《收藏》(中国美术家网会员主页)
杂志首页 | 期刊 | 艺术家 | 本刊专访 | 人物报道 | 艺术高端 | 经典作品 | 艺术观察 | 期刊资讯 | 联系我们

        传承创新 五凤齐鸣——木雕工艺美术五大师专访

            (1/1)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访谈人物:五大师
          为祝贺陕西黄花梨木雕收藏家李宝琦于2010年9月在西安美术馆举办的“黄花梨作品个人收藏展”,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笃纯、冯文土、林学善,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王笃芳、冯晓峰等齐聚古城长安。本刊抓住此次难得的机会,在五位大师下榻的酒店,对他们分别进行了专访。为使读者全面了解大师所从事木雕的类别概况及作者艺术简历,在每位大师访谈录前进行了相关链接。
            黄杨木雕最早作为立体雕刻的工艺品单独出现,供人们案头欣赏。目前有实物可查考的最早作品是元代至正二年(1342年)的“李铁拐”像,今保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黄杨木雕至明清时期,已经形成了独立的手工艺术风格,并且以其贴近社会的生动造型和刻画的人物形神兼备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内容题材大多表现中国民间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形象,如八仙、寿星、关公、弥勒佛、观音等。晚清、民国以后的黄杨木雕圆雕小件以其古朴而文雅的色泽、精致而圆润的制作工艺,适宜把玩和陈设,深受收藏者的喜爱。
             记者:国家近年来一直在鼓励继承与发扬传统民族艺术,作为“四大木雕”之一的黄杨木雕目前现状如何,在国家的支持下在您身边有哪些具体的变化?
            王笃纯:国家现在对我们确实很重视。拿我来说吧,近些年国家先后颁发给我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等荣誉证书。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是最高的荣誉。国家给我个人这么多荣誉,像我们这些老一辈的艺术工作者同时也在想怎么回报国家。其实最好的回报就是培养年轻人才。现在,只要在我这里学习黄杨木雕,可以每月领生活费,这样做就是让学生首先没有生活上的后顾之忧,能踏实学做木雕。在过去学习木雕是弟子要给师傅“孝敬”的,而不是师傅给徒弟钱,现在我们将它刚好反着做,目的就是为了给国家培养人才。
            记者:如今您已经是80多岁高龄的人了,创作灵感主要来源于什么?
            王笃纯:紧握雕刀,全身心扑在自己所热爱的黄杨木雕事业上,所以年年都会有新作问世。比如作品“喜庆香港回归”,就是为了展现香港回归时炎黄子孙欢欣鼓舞的喜庆场面的,据说已被收入《永远的1997——纪念香港回归全国美术作品集》;而另一件作品“乡音”,是想抒发盼望台湾早日回归祖国母亲怀抱的情思。总之只要遇见特定的事件,马上就会有想雕刻作品的冲动。
             记者:传统木雕多以塑像、家庭装饰为主,这次通过李宝琦的个人收藏展,我们看到您将很多名画因素植入您从事的东阳木雕当中,那是什么样的一种机缘巧合促使您做了这样的创举呢?
            冯文土:东阳木雕旧时多以民间传说和历史题材为依据创作作品,题材相对单调。后来在与故宫专家的交流中,我有了将历史名画用到东阳木雕的想法。这一想法转告故宫专家后,专家们明确表示支持。认为我们东阳木雕的形式与故宫极具历史价值的名画题材二者结合,会大大提高一种新兴艺术品的艺术含量和收藏价值。从此我开始着手在刀法上、技法上加以完善。将微观的画用木雕表现是很不容易的,其中很多技法需要转变,需要作者一定的功力。同时故宫的专家也为我提供了帮助,很多从未展览的故宫藏画供我近距离参照,经过反复尝试、努力,最终促成这样一桩艺术联姻,将历史名画用不腐烂的东阳木雕展现出来。作品一经推出,全国木雕界很多人都向我表示祝贺,很多收藏家也想出高价收藏。
            记者:今日的东阳木雕现状是怎样的?
            冯文土:现在的东阳木雕繁荣程度很高,家居、宗教等多有应用,有时甚至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东阳木雕之所以有今天的成绩,也与我们一直走创新的路有关,是在与时代结合的创新下发展到今天的。另外,现在东阳木雕的市场也好,过去是以国内为辅,国外为主。因为过去一个人月工资才几十元,也没有钱去买精美的东阳木雕。现在是以国外为辅,国内为主。比如李宝琦这样的精品收藏家,能花大精力和财力收珍贵的黄花梨料,再运到我们这里,请我们加工,这种现象过去比较少,现在也逐渐有了。还有就是现在政策也好,过去一些特殊时期因为政治因素,我们只能雕工农兵形象,不敢做所谓的“封资修”的东西。现在我们可以放开手脚,更多题材我们都可以尝试。但问题也存在,作为东阳木雕技艺的国家非物质文化继承人,我也有困惑,有时常觉得是“后继无人”。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父母都希望子女能上大学。在他们心中认为学这样的木雕本身就是低人一等的,很不愿意送孩子来学木雕。而现在的年轻人做学徒时又不大能吃苦,难坚持下来。现在很多人都对我说:“我是您的‘粉丝’,想跟您学东阳木雕。”但每次我都要告诉他们,学东阳木雕光做学徒就要三年,再当伴作又要三年,而真正想自己动手作木雕则要八九年。即使这么久,还是要有天分的,没天分一辈子也“上不去”,所以学东阳木雕是很苦的。告诉他们后,很多人就不愿意学了。
            记者:那当年您做学徒学木雕时又是怎样的情景呢?您能谈谈当年您与师傅间的事情吗?
            冯文土:我们当年做学徒,师傅对我们要求很严格,为了让我们专心学艺,甚至不允许我们谈恋爱。但那样的严格确实对我们帮助很大,在师傅那里除了学到创作思路、技巧,师傅也教了我很多做人的道理,他经常说“活到老,学到老;看得到的要学,看不到的也要学”,对我影响十分大。而且师傅还很善于留心观察,有一次,他看到一只漂亮的小鸟,为了观察小鸟的一举一动,他就追着小鸟到处跑,小鸟飞到哪里他就追到哪里,有点像齐白石爬在地上,看着虾,学画虾。
      艺术家推荐
      孙连刚
      韩金华
      刘浩锋
      刘见鑫
      朱明
      肖超
      本刊专访
      ·【鲍建和】访甘肃省收藏协会主...
      ·【戴浩石】专访:侣明室收藏展
      ·【林家如 】尤仑斯重要当代中国...
      ·【杨才玉】专访《收藏》杂志总...
      ·【一言】翰龙雅集首届珠友会...
      ·【吴冠中】丹青圣手 艺术良心...
      ·【五大师】传承创新 五凤齐鸣...
      ·【巴林石】走出草原示众人 —...
      ·【风眠】诗意的孤独 ——林...
      期刊资讯
      ·一枚少见的咸丰宝苏局当百大钱
      ·海帆留踪——荷兰尼汉克先生捐赠明清贸易瓷
      ·盛观熙盛赞《收藏·趋势》
      ·“故宫学”让故宫升级
      ·昔人已去? 墨宝永存 ——我收藏的张岱年、季羡林墨宝
      ·话说“周大洋”
      ·笔端流淌着人文情怀 ——沈从文的一通手札
      ·真草隶篆 各领风骚 民国四大书法家
      ·慈祥和悦 巧捷万端 长安出土的北魏石佛造像
      友情链接
      合作媒体
        说宝网 世界古董网 新浪收藏 金銮博物馆 翰墨书画网 中国当代艺术联盟 博宝艺术网
      • 电话: 邮箱: QQ :
      • 地址:
      Processed in 0.584(s)   37 queries by cache
      update: